小时候常吃爸爸战友从新疆吐鲁番寄来的葡萄干,那味道至今似乎还缠绵唇齿间,的确与别处的葡萄干不一样。馋嘴的我由此深记《葡萄沟》,今天在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的开班仪式上,一睹学员姚建英老师执教的《葡萄沟》风采,收获颇多。借用文中的一句话来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葡萄沟》的课堂让我收获到的“葡萄”之一是:以生为本,学为中心。
课堂上给予了学生更多的时间,充分地读,从读错到读对(因为借班上课的班级中大部分孩子来自于打工家庭,因此字的认读相比较其他的孩子而言更需要时间),从读通到读美,从会读字词到会读句;充分地说,尊重学生的体验、理解并适时加以点拨。哪怕课前谈话环节在做“超级大联想”的游戏时,教师出示“仙人谷”,问学生会想到什么,学生说“仙人谷里有很多仙人掌”,“仙人谷里有很多稻谷”。以及简单的一个“鲁”字做了诸多的知识链接:人名、国名、书名;充分地写,写字,写词,把笔顺写对,把字写美。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这句话是我在这节课上最深的感触。
《葡萄沟》的课堂让我收获到的“葡萄”之二是:注重语用,巧抓联结点。
语文课堂很害怕“碎”,这就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教学智慧能找到教与学的联结点,可以设计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这也是考验一个语文教师对教材的钻研能力。今天的课上,老师抓住“你从哪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寻找答案,在字词句的品读、感悟中水到渠成完成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了文本的内涵,丰富了语言的积累。如在学习葡萄沟一年四季的水果丰富这部分,其中的循序渐进设计,从看图知道有哪些水果,到看图会说有哪些水果,到纯文字出现填空,让学生完成了语感的培养。
《葡萄沟》的课堂让我收获到的“葡萄”之三是:细心呵护,人文关怀。
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从来都是水乳交融的,课堂上教师富有鼓励性的评价语能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成长。今天姚老师的激励性课堂评价语毫不吝惜:“你真会读书“、”你真能干”、“你能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老师真是太喜欢你了”,在老师的一次次鼓励下,学生们也有了一次次的提升。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也真是个好地方!
发布人:卢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