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连环借贷就是到处借不到钱,于是只好通过其他企业或个人向别人或银行借钱。虽然从名义上看这钱是别人借的,但实际上真正的借款人是创业者本人。这种环环相扣,链条有可能会很长,只要中间有一个环节脱链,就可能造成一场灾难。而且这种情形在小微企业,尤其是全社会资金紧张的时候是非常多见的。
于是,无论是借款人还是中间环节,个个都担惊受怕,生怕哪个环节出了点问题。更不用说,每增加一个环节融资成本就会增加一层,最终全都堆积到借款人头上。如果这种财务成本借款人无法最终消化,就会引发彻底崩盘,从而出现老板跑路的闹剧。
可以说,这种连环借贷与企业规模和性质无关,与企业缺钱程度有关。同样的道理,连环借贷最终出问题的也与企业规模和性质无关,与资金无法周转有关。
例如,近年我国钢铁行业是全行业亏损的,部分企业已到生死边缘。企业借不到贷款,就只好连环借贷。唐山某钢铁厂负债18亿元,其中银行贷款13亿元,另外5亿元来自民间集资以及其他同行提供的借贷,关联人数多达一千人。由于资金链突然断裂,所以陈老板只好一走了之,逃到菲律宾了。而由于他这么一逃,就连累到另外一家钢铁企业也不得不停业走人,因为后者李老板向其提供了2.75亿元贷款。更要命的是,这位李老板提供的资金中,有超过1亿元是向别人借来的,月息2分,说好给陈老板的利息是月息4分。他本来想从中赚一笔利息差的,谁知道陈老板突然跑了,他也只好跑,不跑不行。当然,像李老板这样借钱给陈老板的还有不少,他们最终都成了连环受害者,可谓一损俱损。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据介绍,当地的这个工业园区有十多家民营钢铁企业,规模都很小,想要从银行直接拿到贷款很难,所以相互之间只好互通有无,这在当地行业内非常普遍。
不用说,这种企业因为资金链突然断裂出现特殊情况,必定会影响银行还贷,从而给银行资金安全也带来极大风险。更不用说,某些银行频频参与高利贷连环借贷本身所造成的风险了。
例如,许多企业由于向银行借不到贷款,只好转向民间高利贷集资。一些商业银行看到这种情况,受利益驱动也纷纷加入其中。它们利用银行资金使用和管理上的漏洞套取银行资金,与担保公司勾结一起向民间放贷,从中牟取利息差。具体地说,就是克扣已经批下来的短期贷款,投给担保公司。由于这笔贷款已经批下来了,所以是合法的,无论对银行还是担保公司来说,都没有任何风险。有风险的只是贷款到时候还不出来。据报道,在民间借贷众多的江苏、浙江地区,这种情况很常见。
如果进一步问,既然贷款是从银行出来的,银行又怎么从中收取利差呢?通常是这样的,贷款合同中不可能出现高息条款,一般是先扣除利息部分然后贷款,可是贷款利息却要按原来的额度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