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就业创业

创业好比挖井并非是不停的去挖

2021-08-08 18:45:42人气:编辑:本站作者

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有一个比喻,她说,人生其实就像挖井。这句话用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上也很贴切。

现实生活中如果要挖井,一定会首先考虑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在哪里可以挖到水,而不是盲目地挖,没有条件(工具)也去挖。相反,如果挖井变成了挖坑,事先并没有考虑哪里能挖到水,而是盲目地挖,或者浅尝辄止,挖到一半看看挖到的都是石头、草根、树皮就放弃了,寄希望于下一个目标,情况就不妙了。

现在有许多大学生就是这样,并不知道自己究竟适合做什么。即使要创业,也不知道自己适合干哪一行,已经具备什么条件,就纵身一跃跳入商海,结果一连呛了几口海水后,就又瞄准另一片水域。这样的创业当然是凶多吉少。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经常有即将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问,我既没有资金也没有经验,究竟应不应该先就业后创业?对此,挖井哲学告诉我们,首先应该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考虑挖井。这些准备工作包括经验、精力、资金、工具,等等。这里的经验包括社会经验和人生经验,缺一不可。只有具备相应的经验,才能找到有水的地方,即值得投资的创业机会。这里的精力当然是指要有一段相对空闲的时间专心致志地去做一件事,而不是一边考研,一边找工作,一边创业,这种三心二意很难取得成功。创业需要启动资金,这是不言而喻的。所谓工具本是指挖掘机械,在这里是指人财物产供销等方面,用手刨肯定不行。

看到这里,结论就出来了。大学生如果想自主创业,并没有谁规定一定要先就业后创业,关键是你是否具备了上述条件。并且是不是具备这种条件不是你自己说的,而是要由别人来说,即用别人的眼光来看你是否具备这样的条件。虽然别人的眼光可能有问题,至少对某个具体创业项目来说并不一定有你了解得清楚,但“旁观者清”在这里还是适用的。相反,如果在别人眼里你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这种挖井就可能会变成挖坑——半途而废,最终一事无成。

夏华形容说,她创业快二十年了,这是每个人生命中最有力量的二十年,她看到自己挖了一口深井,有源源不断的水冒出来。同时,她也看到身边有许多人,每个人都挖了十几个坑,总是望着这些坑不断地叹息,因为他们付出了许多,可是一直喝不到水。

夏华总结说,如果要创业首先要选定好做什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两三年做准备,三五年才能摸出头绪来,然后要十年至十五年才可能会有结果。如果不断地挖坑,你的生命就会一直处于预热期,始终把自己处在一个从不懂到懂的过程中,这就可惜了。

不但创业是这样,即使在企业里打工也是如此。这种不断地挖坑,实际上是不断地考验自己和老板的心理底线。从老板刚认识你、了解你到最终信任你的时候,你就离开了,然后去了一个新的环境。再如此这般地进入下一个循环,最终一事无成。所以更好的办法是用十几年的时间让不同的人了解你、认识你,让你做一件更深刻的事。

所以夏华说,她从来就不反对创业从就业开始。尤其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如果让他在懵懵懂懂的状态中去选择一个行业创业,既不太现实,也不容易成功。相反,如果是先就业,尤其是为准备创业当老板的那种就业,一定要选择自己喜欢的行业、优秀的企业,在这里干上几年,看看别人是怎么干的,企业究竟应当怎样运营,然后为自己今后的创业打下最基本的基础。而且可以说,这是无法逾越的一个基本过程。想一想,过去的匠人如木匠、泥瓦工、箍桶匠、理发师等,学徒都要三年才能满师,是不是也是同样的道理呢?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在这里干了几年后,爱上了这个企业,不愿意自己创业当老板了,又该怎么办?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问题。既然在这里干得很好,为什么非要选择离开呢?这时选择自己创业,固然并非不可,但也不能保证就能成功。有人甚至说自从一个人懂事开始,想的和做的就永远都不会一样。因为想象的空间太大,怎么想都可以,可以很理想化。可是要做的行业就只是一行,并且不一定是想象中最理想的那一行,因为现实总要受到太多的制约。

创业当老板是这样,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以恋爱婚姻为例,每个女孩都做过白马王子的梦,甚至已经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可是在现实生活中面对真实的男子时,可能就会改变想法,觉得爱我就好。

明白了这一点就知道,有创业意向的大学生,刚刚毕业后最重要的是学会找井、挖井,打好基础,而不是过于异想天开。这倒不是说不能有憧憬和远大的理想。但是,如果什么条件都不具备,就准备着去挖井,结果往往只会挖成一个个坑。相反,如果把挖井的本领学到了,以后再这样一直不停地挖下去,还怕挖不到水吗?这种挖井的本领,其实就是首先学会把一件小事做好。只有学会做好一件件小事,将来才有可能做成大事,因为任何成功都是由一件件小事垒砌而成的。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访问电脑版 | 返回首页 | 96KaiFa源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