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的层次不明晰,每个层次的教学目标不够具体。两道例题的教学目标为初步知道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别,会正确辨别准确数和近似数,并为能恰当的选用近似数做准备;例题之后判断哪些是近似数、哪些是准确数强化内容的教学目标颗=课设置为能恰当的选用近似数。
2.“你还能在生活中找到近似数吗?”,应该设计在联系之后,因为近似数的内容较为抽象,刚讲完例题之后孩子理解的不够深刻。达不到预设的目标。
3.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了数学,并最终服务于生活。教材安排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教学,让学生读一读,注意每种情境中的数的表达时有什么不同,体会其各自表达的意思,帮助学生理解各自的含义。
4.让学生在比较中体验。比较是常用的一种数学思考方法,通过比较事物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便于抽取出事物普遍存在的规律,区分出个体独有的特征。只有经历这样的过程,才能使直观感受到的经验得以提升,进入学习数学化的过程。教学中给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他们自己去发现数学中的一些规律和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从中体会探究和发现带来的乐趣。在合作交流中的过程中,学生们把自己个性化的想法展现出来,使每个学生都得到不同的发展。
姓名: 张静
单位: 北师大鄂尔多斯附校小学部